Skip to content
五十的知识库五十的知识库
  • 画面造型语言
    • 景别
      • 焦距
        • 角度
          • 视点
            • 构图
              • 光线
                • 色彩色调
                • 镜头
                  • 剪辑
                    • 声音
                      • 修辞

                        画面造型语言

                        author icon五十Remakcategory icon
                        • 百万后期

                        此页内容
                        • 景别
                        • 焦距
                        • 角度
                        • 视点
                        • 构图
                        • 光线
                        • 色彩色调

                        影视试听语言的精彩和微妙之处就在于电影创作的活跃性和不可规定性,它既有无穷的表达可能性,也有一定的原则和规律。

                        # 景别

                        景别(shot)是二维画面上人物位置与空间的关系。景深是纵向上人物与空间的关系。

                        景别分为两个系列:

                        • 全景系列: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
                        • 近景系列: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全景交代环境特征,近景交代被摄人物特征

                        • 大远景:大远景适合展示大的空间、环境、交代背景,展示事件的规模和气氛,表现多层次景物。一般用于开头和结尾。放在结尾既是视觉上的远离,又是情感上的超脱。大远景中,人物渺小,细节状态不能呈现,给观众留下想象空间。

                        • 远景:远景相比于大远景,更加强调人在其中的位置感。叙事能力更强,空间感更明确。

                        • 全景:全景又称为人物全景,展现人物外貌、动作,又能交代人物环境,叙事信息丰富。在电视文艺晚会极为常用。

                        • 中景:中景(medium shot)是人物膝盖以上的景别。交代人物,表现人物形体,表情和人物之间的交流。中景叙事能力很强,常用于拍摄场面和记录人物动作,也用于远景、特写镜头之后剪辑或切换的建立关系的镜头。但是缺少情感上的感染力和画面造型的冲击力,比较沉闷。

                        • 近景:近景(medium close-up)是胸部以上的人物主体占据画面一半以上的景别。中近景(medium shot)介于中景和近景之间,一般取景到腰部。近景和中近景主要用来突出主体,强调细节,表现人物表情,提升被摄人物重要性,暗示人物表情不同寻常的意义;还可以制造交流感。对话中经常使用这两个景别。近景还用来表现人物内心。

                        • 特写:特写(close-up)和大特写(extreme close-up)景别常用于拍摄物件细节和人物瞬间的神态变化。在视觉上有强制性,风格比较极端,因为人很少凑近去看一个物体或人的眼睛、眉毛等。

                        # 示例图片:

                        大远景 ↑大远景

                        全景 ↑全景

                        中景 ↑中景:膝盖以上

                        中近景 ↑中近景:腰部以上

                        近景
                        ↑近景:胸部以上

                        特写 ↑特写

                        # 焦距

                        焦距,也叫“焦点距离”,指光学透视的主点到焦点的距离。根据光学镜头的焦距是否可调,分为变焦镜头和定焦镜头。定焦镜头,根据焦距长短,分为标准镜头、长焦镜头、短焦镜头。

                        同样的画面,长焦镜头距离被摄物体最远,标准镜头次之,最近是广角(短焦)镜头。焦距越长,视角越小,画面清晰范围越小,背景越虚化;焦距越短,视角越大,背景越实。

                        • 短焦镜头(wide angle shot):35mm以下
                        • 中焦镜头(medium focal length shot):35mm-50mm
                        • 长焦镜头(full length shot):50-250mm

                        中焦镜头能还原人对空间的透视感受,空间不延伸,也不压缩。长焦镜头会压缩空间的纵深,短焦反之。

                        长焦 ↑长焦:适马56mm F1.4

                        短焦 ↑短焦:适马16mm F1.4

                        # 角度

                        角度又称“摄影角度”、“镜头角度”、“机位角度”。分类:

                        • 垂直角度:平角、仰角、俯角
                        • 水平角度:正面、侧面、背面

                        角度的意义:

                        • 重要的画面造型手段
                        • 体现人物位置关系和叙事信息
                        • 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对人物和场景的情感态度

                        角度的造型效果:

                        • 平角(eye level angle),拍摄人物比较客观,平淡;显示对被摄对象的平等关系
                        • 俯拍(high level),拍摄建筑时,体现规模,强调环境、空间、以及人物位置,有一种宏观表述的意义。拍摄人物时,俯角可以造成困窘、绝望、孤立的气氛,俯角对人物有压迫感,被掌控的感觉。
                        • 大俯角(extrmely high angle),几乎垂直于被摄体,显得人物渺小。有一定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超脱,常用于片头、片尾,吸引观众,带入或带出故事。
                        • 仰拍(low angle),主体的高度感和成像面积被夸大,后景或陪衬被简化。若用仰角拍摄运动,画面动感剧烈,武侠片常用。仰拍时强调主体形象,力量感,也会造成观众心理压力。

                        正面 ↑正面

                        正侧面 ↑侧面

                        斜侧面 ↑斜侧面

                        背面 ↑背面

                        # 视点

                        视点(point of view),简单来说就是摄像机的位置。

                        分析视点和设置视点需要考虑的问题:

                        • 摄像机从什么位置,通过怎样的“眼睛”看动作?
                        • 摄影机的位置如何影响观众的反应?
                        • 对视点变化有什么反应?

                        视点的分类:

                        • 客观视点:摄影机作为旁观者
                        • 主观视点:摄影机作为动作的参与者
                        • 导演视点:导演有意图参与剧情的视点
                        • 间接主观视点:观众看的视点

                        客观视点:能再现连贯、清晰的场景,因此被广泛使用,但是过度使用,会让观众失去兴趣。

                        主观视点:带着剧中人物情感的视角,摄像机对场景的介入。

                        主观和客观的转换需要遵守一个规则:客观镜头显示角色在看镜头外的某样东西,引导观众猜测他正在看什么;然后下一个镜头(叫做视线镜头)显示出角色正在看什么。这是典型的正反打镜头模式

                        导演视点:这个视角,导演不但要选择给我们看什么,还要揭示应该怎么看。通过特定角度或者焦距拍摄场景,以不同寻常的方式强化视觉形象。

                        间接主观视点:迫使观众接近动作,引起更大的反应。比如一个因痛苦而扭曲的脸部特写。与导演视点的区别,间接主观视点强化心理,而导演视点强化画面。

                        一个全景镜头和一组镜头的区别:一组镜头时间更长,记忆更牢固。当我们需要强调某些情绪、制造悬念、强化观众心理感受时,就需要放映时间。而延迟时间的方法就是增加镜头数量,产生积累、强调的效果。这是视听语言叙事的核心技巧。不同镜头对于人物的描绘也更为细致。

                        # 构图

                        构图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主次问题和形式感问题。

                        构图的视觉要素很多,如形状、线条、光线、色彩、景深、透视等等,构图的主要目的是吸引,形成视觉中心。

                        对比的优势引导:

                        • 色彩对比:冷色调为主的画面中暖色和暖色调中的冷色成为画面突出的部分
                        • 线条对比:曲线为主的画面中,直线成为突出内容
                        • 运动方向对比:主体与周围人群运动方向相反
                        • 动静对比:运动主体在静止的人群中凸显,反之亦然。
                        • 框中框的优势引导:在画面中再构建一个几何区域

                        隐喻性构图:

                        • 位置:一个道具、演员置于画面的某一特殊位置,有不同含义。
                        • 视觉重量:人首先观察的区域视觉重量重,反之则轻
                        • 对称性构图:稳定、和谐、压抑

                        # 光线

                        光线作为摄影艺术的灵魂,是电影重要的书写工具。光线是表达情绪、营造气氛的重要手段。通过控制光的强度、方向、受光面积,导演能够创作出画面的空间深度,描述和勾勒物体轮廓,塑造人物形象,传达场景气氛和情绪,创造特殊的戏剧效果。

                        按光效的反差性质分类:

                        • 硬光:直射光,一般用作主光,强调亮暗对比,加强线条轮廓,物体显得硬朗、沉重、粗糙。
                        • 软光:散射光,亮度均匀,人物轮廓柔和,着光均匀,物体显得柔和、轻盈、细腻。

                        按光源位置分类:

                        • 正面光:光源高度与摄像机高度相近,投射方向与摄像机方向一致。正面光拍摄的物体成像清晰,但是立体感较差,画面平淡,没有起伏。
                        • 侧面光:侧面光有明暗过度,体现物体表面层次、质感。但是由于明暗反差过大,缺乏细腻的层次。
                        • 逆光:光线与摄影机相对,可以作为物体的轮廓光,但是逆光作为主光时,正面难以清晰呈现,用来营造恐慌、神秘感。
                        • 侧逆光:具有逆光和侧光的特点。光源位置低,性质柔和时,会有诗意的感觉
                        • 侧顺光:明暗过渡的层次,表现质感、色彩。
                        • 顶光:顶光凸亮凹暗,反差较大,效果反常,塑造恐怖、凶恶的形象
                        • 脚光:脚光是一个更不寻常的位置,异常感强烈,制造恐怖气氛。

                        按光源性质分类:

                        • 自然光源:不同天气、不同时间差别较大。
                        • 人工光源:自由度较大

                        影调的情绪功能: 影调是指画面的明暗基调和层次。影调分为黑白影调和彩色影调。黑白影调根据黑白灰的层次,一般分为硬调、软调、中间调、高调、低调。彩色影调根据色彩基调可以分为冷调、暖调;按色相可以分为蓝调、绿调、红调;按明暗可以分为高调、低调、中间调。

                        影调高调低调软调硬调
                        技术指标明度高明度低光比小光比大
                        情绪明朗压抑柔和强烈

                        正面光 ↑正面光

                        侧顺光 ↑侧顺光

                        侧逆光 ↑侧逆光

                        逆光 ↑逆光

                        点光源:

                        正面光点 ↑正面光点

                        侧顺光点 ↑侧顺光点

                        侧面光点 ↑侧面光点

                        顶光 ↑顶光

                        脚光 ↑脚光

                        # 色彩色调

                        色彩的相互作用:

                        • 黑、白对色相的作用: 黑色、白色、灰色称为消色。白色相邻时,色彩显得更暗;黑色相邻时,色彩更亮。前提是相邻色面积远大于敏感色。如果彩色面积大于黑色和白色,则会相反。
                        • 互补色的相互作用:面积接近的互补色在同一画面上,则各自的饱和度都会显得更高,画面效果更为鲜艳。
                        • 色环相近色的相互作用:色环相邻的色彩组合时,会产生面积更小的敏感色远离相邻色的趋势。如红色和橘红相邻时,橘红显得更黄。

                        色彩的情绪:

                        • 暖色系列:红、橙、黄、黄绿
                        • 冷色系列:淡绿、青、蓝、蓝紫

                        • 暖色调:不安、暴力、刺激、温暖、活力。
                        • 冷色调:安静、孤独、隐蔽、后退、收缩。

                        • 红色:温暖、热烈、旺盛、亢奋、激情
                        • 黄色:鼓舞、热情、诱惑、希望、明快、轻松
                        • 蓝色:忧郁
                        • 绿色:自然、生机勃勃、舒适、温柔、赏心悦目
                        • 白色:纯洁、神圣、镇定、浪漫
                        • 黑色:神秘、阴郁、低沉

                        色彩的影响 ↑色相从360-0,每隔30度一张图

                        色盘

                        ↑色盘

                        下一页
                        镜头
                        勿问归期 | 浙ICP备2022013366号 | 关于网站
                        Copyright © 2022 五十Remak

                        该应用可以安装在你的 PC 或移动设备上。这将使该 Web 应用程序外观和行为与其他应用程序相同。它将在出现在应用程序列表中,并可以固定到主屏幕,开始菜单或任务栏。此 Web 应用程序还将能够与其他应用程序和你的操作系统安全地进行交互。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