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
高等教育出版社《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写作的主要过程
按照受众需要和媒体功能定位,选择合适的报道角度。
用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新闻事实
新闻信息的价值判断
- 利益关系,新闻给社会各阶层带来的利害关系评估。
- 性质关系,即新闻信息的本质评估。是或非,罪或非罪,正面负面,积极消极,现金落后等
- 态势判断,即新闻信息的走向评估。
- 意义判断,即新闻信息给社会方方面面带来的影响评估。有无、大小、强弱、短期或者长期,全局或者局部,是意义判断的关节点。
新闻的专业性表现
- 逐新的本能,新的人物、新的变化、新的经验、新的问题。不断追逐新鲜事实的活动,逐新是记者的职业本能
- 以客观、公正为准绳
新闻价值
- 新鲜性,时间性,其次是新现象、新观点、新趋势。
- 重要性,对于社会或者大多数人关注的重要程度。
- 接近性,实际情况与新闻受众内在相关性。即受众在信仰、经历、心理、职业、性别、年龄、地域等方面重合或近似的程度。
- 趣味性,新闻事实所具有的情趣和意味。
媒体定位
- 受众定位,不同职业、年龄、性别、收入、社会地位
- 功能定位,媒体负担的职能与发挥的作用。
新闻报道的构成要件
- 新闻事实,5个W一个H,when、where、who、what、why、how
- 报道立意,符合实际,立意高远。精心选择新闻角度。
- 文本解构
以事实素材重要程度来排列的倒金字塔解构。通常一句话一段,一段一个事实。 以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来排列的故事性解构。事件发生、发展、高潮、结束。 以事件引发的追问来排比的解读性解构。以事实为引导,通过分析、预测其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来安排相关事实材料。
- 背景材料。与事件形成的原因和条件等相关的材料。背景材料分为三类:一是对比性材料,即用作新闻人物或事件今昔、正反、左右对比材料。二是说明性材料,与事实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材料。三是注释性材料,介绍专业名词等。
- 新闻语言,具体形象、准确鲜明、简练生动、通俗易懂
- 叙事笔法。文学作品的写作方法(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和主要技巧(诸如排比、倒叙、插叙、伏笔、悬念、拟人、比喻、夹叙夹议等)在新闻报道中同样可以作为叙事笔法。常用笔法为陈述笔法、夹叙夹议笔法、散文笔法。
新闻报道的文体类型
- 消息,简洁、明快的方式报道事实
- 通讯,相比消息更加具体、详尽。共性:一是注重报道内容的细化、具体。二是注重报道主题的提炼,三是注重讲好故事,四是注重细节的展现,五是注重表达手法的多样化。
- 特写,也称特稿。专门描绘新闻事件或者人物的富有特征的一个片段或一个侧面的新闻问题。
- 其他报道样式。一是精确新闻,二是数据新闻。
新闻发现的方法
- 预设与求证
- 寻觅悟性事实
- 首次发现与再次发现
采访策划的基本原则
- 遵循事实第一的原则
- 遵循传播规律的原则
- 时机性
- 独家性
- 现场性
- 典型性
- 可行性
采访策划的主要方法
- 主题不断提炼直至精准
- 不断变化角度,直至新颖
- 采访者大胆想象最佳素材
- 通过采访方法去印证想象
采访的类型
按记者的行为方式分类:访问、观察、文献采集等
访问的分类:当面采访、电话采访、网络采访
当面采访的形式:
- 事先约定的采访
- 临时遭遇的采访
- 一对多的采访
- 新闻现场的采访
- 集体采访
其他采访:
- 体验式采访
- 隐性采访(暗访)
约定采访活动
- 尊重对方,给予对方在时间和地点上的优先
- 自报家门,告知对方自己的姓名和服务的媒体
- 说明意图
- 时间建议,告知采访时长
- 热情亲和,避免冷漠、生硬
- 联系方式
采访计划的内容
- 采访人物
- 人员安排
- 采访时间
- 采访地点
- 采访对象
- 交通方式
- 器材配备
- 采访提纲
事件采访提纲:重点关注事件的起因、经过、结局、影响等等。人只是事件的讲述者。
人物采访提纲:包括人物的基本情况、个性特征、情感思想、经历成就等。一般需要关注五方面:
- 其事。即与该人物相关的事件
- 观点。人物对相关事件或事物的看法和解释
- 经历。人物讲述的个人经历
- 拓展。挖掘事件的细节
- 个性。人物的兴趣爱好、个人魅力、性格特征
应对采访中的冲突
- 问而不答:受访者紧张、不知所措等原因,可以先聊家常等
- 答非所问:尽量不生硬的打断受访者
- 所答非实:原则上不能粗暴打断对方谈话、不和受访者起争论、不直接否定其说法。可以从受访者对立面提出问题,或者借助事实反问
提问的方法
- 正问法
- 侧问法
- 激将法:用敏感问题刺激、用错误事实刺激、
- 假借法:借受访者的话、借第三者的话、假设话题
- 盘问法:一题多问、连续追问
消息写作
导语写作
原则:
- 最新原则
- 吸引受众原则
- 简明原则
技巧:
- 开门见山
- 设置悬念
- 化静为动
- 以小见大
背景写作
- 烘托对比性背景材料
- 说明性背景材料
- 注释性背景材料
背景写作技巧
- 开门见山,铺陈渲染
- 正反对比,凸显个性
主体的写作
主体结构:
- 按事实重要性程度递减的顺序安排结构
- 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安排结构
- 按逻辑关系安排结构
- 按时间顺序与逻辑关系相结合安排结构
写作要求:
- 展开导语要素,解释和深化新闻导语
- 补充导语中未出现的新闻要素,将概括的事实具体化
- 为受众解疑释惑,满足受众的接受心理
- 增添细节性材料,以增强消息的可读性
写作技巧:
- 根据新闻事实的特点组织材料
- 提行分段,层次分明
- 语言生动,注重可读性
通讯写作
通讯的特点
- 细化报道内容
- 讲究主题表达
- 注重讲述故事:情节生动、意味深长、感人至深
- 展现生动细节
- 表达方式多样
通讯的类型和结构
叙事类型:
- 纵式结构:时间顺序、逻辑层次
- 横式结构:逻辑关系并列、截取某个时间点对不同空间的人和事进行报道
- 纵横交叉式结构:在以时间为叙事轴的过程中,进行空间延展
调查类型:
- 顺藤摸瓜:由结果出发追溯原因
- 内容归类:围绕问题展开调查,设计方方面面
谈话实录类型:
截取谈话内容
特写写作
特写特点
- 捕捉有意味的瞬间
- 展现精彩的场景
- 着意细节描绘
特写类型
- 事件特写:典型选材、融情于事、侧重呈现事件画面感
- 人物特点:捕捉典型动作、行为、语言;选取片段重点刻画;以情动人
- 场景特写:重在摄取新闻事件典型、感人的场面;场景的选择应为表现主题服务;注意记者的主观感情与报道对象交融;